国际商报记者 魏桥
“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,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。”这句话时刻鼓舞着邱智铭和厉力众,亦是其所在企业在汹涌浪潮中依然能够保持身形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2016年以来,为有效化解单一海外市场带来的风险,月立集团走上了内外贸一体化之路——大力优化市场结构,重点深耕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;在2019年推出两个自主品牌;通过加入小米生态链、布局直播电商等模式开拓新渠道……2023年,集团内销业务占比达30%;2024年,这一比重升至40%,创历史新高。
上述成绩让月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厉力众颇感欣慰。“像我们这样的外贸企业,要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,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。特别是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这让我们更加看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。”厉力众说。
众所周知,内外贸一体化之路并不好走,在受访企业看来,创建自主品牌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。
“创建自主品牌有力增强了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。”厉力众向记者分享道,集团在创建自主品牌过程中,将国际质量标准应用于国内产品开发;同时,结合个人护理电器产品种类多、体积小、智能化程度高、更新速度快等特点,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新模式。这些具有“中国风”的产品在线上打响知名度后,再走向国际市场,不仅加快了企业内外销一体化的步伐,还带动经营模式从“以外销带动内销”转变为“以内销促进外销”。
厉力众强调,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绝非简单的对产品进行市场转移,而是依据不同市场的需求,集中专业力量从产品开发、生产制造、品质控制、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,深挖市场潜力和消费者需求,推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升级。在厉力众看来,如此才能使企业的内外贸发展在相互促进中碰撞出更多“火花”。
在内外贸一体化这条路上,同行者众。从2001年成为APEC会议用笔供应商,到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崭露头角,再到2016年为G20杭州峰会提供官方签字笔,一路走来,贝发集团对国内市场的机遇感触颇深。
“有幸参与这几场盛会的宝贵经历,不仅考验了公司的研发能力,更让我们敏锐捕捉到商务定制这一细分赛道的机遇,为我们拓展内贸市场奠定了品牌和技术基础。”作为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邱智铭感慨良多,如今,通过将外贸业务中积累的制造优势与国内高端需求精准结合,贝发集团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出口业务向国内国际双循环业务的跨越,内销业务占比约15%。
回望在国内市场取得的积极成效,邱智铭认为离不开集团在品牌建设与产品创新方面的点滴“巧思”:既涉及多品牌战略,覆盖学生文具、办公文具、文创礼品、文教用品等市场,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;亦包括“以设计为驱动”,注重产品外观和功能性创新,如与故宫文创、动漫IP等合作,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值得一提的是,集团注重以“绿”为底求新求变,推出可降解文具、食品级马克笔等绿色产品,较好地契合了国内消费升级趋势。
此外,邱智铭介绍,集团在全渠道布局方面亦有很多收获,如在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平台,通过直播电商、社群营销等方式与消费者形成良好互动;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如ERP和PLM系统,实现线上线下联动。
未来,为拓展更多内销市场份额,贝发集团已做好充足准备:深化国潮文创方面的合作,挖掘更多中国文化元素;加快开发高性价比产品,研发智能文具,如电子笔记本、AR互动文具等;探索“文具+教育”场景,打造智慧文教解决方案……
上述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实践,正是当下内外贸一体化深入推进的生动写照。
今年以来,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持续走深走实:3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将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列为30项重点任务之一;4月13日,2025年外贸优品中华行在海南启动;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;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,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,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。
随着相关举措落地见效,相信更多的外贸企业定能在国内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正好配资-正好配资官网-正规炒股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